原创 (9)
风的侵袭
酒吧中的酒精、烟草味混合着,总让我想起农场的草垛,尽管那八竿子打不着。可思维已随着入口的饮料的气泡一同破裂。每一口,膨胀,再「嘭」一声爆开,如此循环往复,周围兴奋的呼声或胡话,在经历颅内曲折的长廊后,变成诡异又空洞的长叹,我只得抓住角落老式钟的摆锤,与它一齐嘎嘎作响,才不至于让自己也在那廊中迷了路。…
Continue reading...身上传来嚎叫
闲君是个相当不爱凑热闹的人,换而言之有些懦弱。因此他身上传来嚎叫声时,他不免有些恼火。当时他正坐在快餐店角落的窗边享用第二杯可乐。准确些来说,他是在享受氛围,一种由雨后一塌糊涂的街道与嘴里被嚼碎的冰组成的氛围,他说这令他想到了被轰炸后的非洲的肺鱼,但这仅仅是因为两者间的路径比从清晨的工作餐出发要短些。…
Continue reading...阿尔都塞:在废墟上的最后独白
希望重新复兴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把人或是人的解放视为历史的目的。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样的目的论便走向了破产。一直以来,物化—解放仿佛就被认定为一个必然的逻辑链条。就比如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里隐晦地表达了将人的解放视为历史的目的。而他所追溯到的根据显然就是《1844…
Continue reading...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Continue reading...